返回 菜单

松赞竹卡精品酒店设计随想

来源: 云南建筑2016年第4期 点击: 4161 2017-09-25 10:40

寻找家的味道
松赞竹卡精品酒店设计随想

To Find a Taste of HomeSong Zan Zhu Ka Boutique Hotel Design

作者信息王大力 云南中建设人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意研究所 建筑设计师


  

       自古以来,滇藏线就是旅行者们魂牵梦萦的梦之线路。这条线路崎岖难行、地势气候复杂多变。然而正是这条天险路,却穿越了天堂般的美景,一路移步移景,令人心向往之。松赞酒店集团建设“松赞滇藏线”的计划及发展布局策略,让探险家、旅行者能再度踏上这条魅力之线,领略滇藏无与伦比的风景。松赞竹卡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如美镇竹卡村境内,设计的出发点正如松赞酒店集团创始人白玛先生所说“松赞是在为每一位客人做一个一个的家”。而如何在竹卡建一个“家”呢?我们认为是将建筑情境尽可能的在地化。


 1、项目背景
       其实竹卡在川藏线的旅行者眼里,更喜欢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如美。竹卡大桥就是抵达竹卡的最后一道关卡。大桥本身其实并不是风景,但是大桥横跨在澜沧江两岸,而两岸都是刀削般的垂直峭壁,没有一点植物可以生长,桥下就是奔腾怒吼的澜沧江,因此人们对这座大桥印象深刻。项目用地就在竹卡大桥旁的澜沧江东岸,北边毗邻竹卡村落,南边是广阔的农田,场地内视野开阔。用地东北高西南低,最大高差约9m ,高程自东向西均匀下降,坡度较为平缓,场地内无现状建筑。


 2、规划格局
       酒店布局更像是一个乡间小院,前区为后勤楼与接待庭院,后区是酒店主楼及景观庭院。设计随形就势,酒店主楼朝向澜沧江,景观面全面打开,确保每一间客房都能俯瞰澜沧江;同时在西北侧开窗,能够远眺村庄、大桥,近揽农田风光。建筑体量随地形跌落布 置,主楼西南边就高差形成三台庭院,像盘子一样将建筑托起,和四面景致一齐,为建筑创造了广阔的视野。形态上延续了民居中的聚落空间,建筑体量高低错落有致,与村庄相呼应。力图成为几个不显眼的房子,远远看去,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仿佛村庄朝外生长,有三两处碉房,七八头牛羊。


 3、建筑营造
       要建这样一个家,我们显然对移植一个高大上的外来建筑不感兴趣,不想要它以一个外来文明或者布景符号的姿态回应周边环境,更希望让它入乡随俗,成为这里的一部分(图5、图6)。竹卡当地的民居是石木结构、平屋面的传统藏式建筑, 以梁、柱、檩为主要的结构构体,支承着这个建筑楼层及室内各种荷载,但是藏式建筑的内外墙同样承受着建筑本身和房间内部各种重量,是柱、大梁、檩木以及内外墙体共同形成的结构体系。这种建造体系下,建筑木材受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和运输条件的制约,所形成的建筑开间和进深的尺度在2.2 m ~2.4 m。项目位于芒康县如美镇竹卡村境内,澜沧江东岸,318 国道竹卡大桥旁。北侧为竹卡村落,东侧为南北走势山脉,周边是广袤的农田,视野开阔,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深邃,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项目用地面积约8.5 亩,场地东高西低,最大高差约9 m ,坡向以西坡为主,高程沿主坡向均匀下降,红线内部无现状建筑物。

       传统民居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风格等特点都是在真实的反映着它的建造体系。现代化酒店设施和服务对于传统民居来说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建造体系下所形成的空间及室内舒适度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精品酒店运营对建筑的需求,即便满足了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的引入可以高效、便捷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新的结构体系的引入势必带来形式表达的变化,尤其对于混凝土来说,它能提供太多的自由性可能,同时它也太容易分裂地域特点、民族性表达同建造之间的关系,例如石墙变成贴面、构件变成民族符号,有时都可以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元素。这样的话家会失去家原本的质朴气息。因此,酒店的营造最终选择的是一种传统现代相结合的石-混凝土建造体系。

       主体框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是传统毛石砌体,外门窗为传统木构。这样两套完整建造体系的结合使得建筑在内部满足现代酒店的功能需求,外部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地域和传统文化的表达,同时建造本身的逻辑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混凝土框架梁、柱与外墙交接部分凸出在外墙内口之外,如果采用现代建造体系中齐内口的做法会使得此处毛石砌体厚度变薄,不利于石墙自身稳定性,同时也会加大框架梁的荷载,不利于整体稳定性。外墙处框架梁柱的暴露反而让两套体系获得了相互本身的自明

       石墙采用当地的砌筑工艺,有3%的收分,石材就来自本地,甚至其中一部分就是场地内取土得到的,现场稍作加工便可用于砌筑
       具有民居空间特点的退台上的墙体(酒店主楼入口上部、书房以及会议室露台),因石墙不能落地形成其自身的垂直承重体系而均未采用毛石砌体,也正是因为放弃形式上的完整性而得到了建构逻辑的清晰,同时材质上的变化也丰富了建筑的立面表情。而石墙上的窗楣、挑木此时也不只是作为细部或者装饰构件出现,它们都在真实的反映着藏式建筑毛石砌体上的建造方式和材料体系。在这样体系下的建造对于传统的继承和民族性表达就不只是一个符号或者表皮,而是成为藏式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正是这样,建筑才具有了鲜明的精神内核,它的情境才可能达到在地化,散发出家的气息。
       当然,有时形式对于建筑的的影响还是会使得建造没有遵循前面所寻找出的逻辑,例如出屋面楼梯间的墙体以及屋面上部分墙体的延伸均采用了毛石贴面,其意图都是为了整体体量上的错落搭接更为丰富一些。

 

4、空间营造
       设计中在场地内保留的一棵核桃树成为酒店的主入口标示,前区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公共庭院,设计刻意取消通常酒店入口中高挑的雨棚或礼仪性的门廊,意图弱化建筑作为酒店的功能载体。一片干净的石墙的右侧空出一隅提示着进入的可能。通过一个小的转折便进入主楼入口庭院,这是一个景观精心布置的小花园,相对前区的接待庭院它的空间属性会更私密一些,是回家之前的放松和愉悦。通过庭院后进入主楼,右侧一张干净的书桌提示着酒店大堂所在。与其说是大堂,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居家客厅,近人尺度的选择让它更容易获得空间的亲切感,此时换上酒店提供的布鞋,你便正真回到这个家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材料、建造体系也在跟着变化,建筑活动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传承和发展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话题。松赞竹卡精品酒店在营造在地化建筑情景的同时也为探索藏族传统建筑在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做出思考。